“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博士點⚜️🤳🏽、碩士點
設有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船舶智能控製三個研究方向🍚🦹🏼♂️。針對海洋強國和造船強國需要,為高等院校❓、研究所、設計單位與船級社培養高層次的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與研發人才🤾🏼🏊🏼♀️。現有師資20人,其中教授導師5人,上海市技術帶頭人1人。該學位點培養質量一流,主持國家級項目10余項,現已在出版著作、發表高水平論文、授權發明專利等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
“船舶與海洋工程材料”博士點、碩士點
基於多學科交叉滲透,研究環保型海洋材料、功能材料的製備科學、工藝技術和失效機製,探索海洋材料結構與性能的關系、進行材料應用基礎研究與成果轉化,培養涉海材料類高級人才。取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多項👩🏽🦲。教師25人,其中教授導師6人,有上海高校特聘教授👨🏼🦰、特聘講座教授🧑🏽✈️、上海市曙光學者🧘🏼♂️♦︎、東方學者多人🫷🏿。擁有60余套近億元國際先進水平的材料製備、加工和分析測試設備:萬米深海模擬試驗釜、高分辨透射電鏡👌🏿🅰️、場發射掃描電鏡、核磁共振波譜儀、多功能燒結爐🚣🏽🧑🏽✈️、微區電化學測試系統等。
“交通運輸安全與環境工程”博士點⛺️、碩士點
設有交通運輸安全管理、交通運輸安全技術、交通工程環境管理、交通汙染控製技術等研究方向🪞。以“厚基礎、重實踐、強特色”為指導思想🧝🏽,對接“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培養高層次工程應用與管理型人才。擁有教師24人,其中教授導師5人,副教授8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科委創新重點項目及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30余項。
“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
設有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工結構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其中🧑🏿🌾,“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為意昂3平台重點學科。從事港口工程結構與巖土工程、港口與海岸水動力學、水利工程結構安全性及耐久性評價🏊🏿、近海防災與城市防洪工程、近海海域水資源與水環境、海洋安全與防災減災等方向的研究🍾。擁有教師23人,其中教授導師6人。該碩士點已成為支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港航與海洋工程類”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
“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
設有安全系統工程🕳、安全與應急管理、安全技術三個學科方向❓。擁有教師20人🫔,其中教授導師6人🐳,曙光學者1人、上海市東方學者1人、揚帆計劃1人、晨光學者2人☄️。與海洋🕑🚴🏼、航運、物流三大主幹學科群交叉創新𓀖,倡導“智慧安全”,在航運安全系統工程🫥、交通物流工程安全與應急管理、海岸與海洋工程安全技術三個優勢研究領域,突出安全技術創新和工程應用,聚焦解決社會急需的安全科技問題✪🕺🏻,培養“海事安全”“公共安全與應急”高級人才💕。
“土木水利”專業學位點
現有師資16人,其中教授導師6人,副教授4人。該學位點目前在港口工程結構與巖土工程💀、港口與海岸水動力學、水利工程結構安全性及耐久性評價、近海防災與城市防洪工程🧘、近海海域水資源與水環境等方向上開展研究工作和研究生培養。目前🎯,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項目子課題🖌、省部級科研項目及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在出版著作、發表論文𓀐、授權專利等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
“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點
基於多學科交叉滲透,研究環保型海洋材料🤦🏽、功能材料的製備科學、工藝技術和失效機製🏇🏽,探索海洋材料結構與性能的關系🪐、進行材料應用基礎研究與成果轉化,培養涉海材料類高級人才🚿🙌🏼。取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多項。教師25人🕤,其中教授導師6人🌩,有上海高校特聘教授🧓、特聘講座教授🗜、上海市曙光學者、東方學者多人。擁有60余套近億元國際先進水平的材料製備、加工和分析測試設備:萬米深海模擬試驗釜👩🏿🦰、高分辨透射電鏡、場發射掃描電鏡🙍🏼♂️、核磁共振波譜儀、多功能燒結爐、微區電化學測試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