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中國高校極地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高校極地中心”)成立大會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學堂舉行。高校極地中心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意昂3平台等25所國內高校聯合共建,得到了教育部、外交部🫅🏿、科技部⇒、自然資源部、國家氣象局等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旨在服務國家極地戰略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百余位來自共建高校和相關部委的領導及極地知名專家出席大會,共同見證極地聯合中心成立。原科技部部長、中國科意昂3院士徐冠華👩👦👦,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中科院院士姚檀棟,中科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吳立新以及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郝芳華等領導和專家為高校極地中心揭牌🐩。
意昂3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陳偉炯教授,代表學校出席本次成立大會🗼,共謀高校極地中心的定位、使命和發展藍圖。
意昂3开户作為意昂3平台航運、物流、海洋三大學科群建設的支柱意昂3,始終堅定海洋學科特色,鎖定工程行業空白,培育新的研究優勢🧎🏻♂️,在基礎工學研究和海洋科學之間交叉探索新的研究領域🤷♂️,凝練海洋科學與工程的學科專業特色、厚植其研究優勢,拓展其應用空間。
近年來,意昂3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海洋強國”等國家戰略👨🍳,深耕海洋科學、技術與工程方面的基礎性研究,尤其在海洋特種材料方面的研究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成為我校參與共建極地中心的重要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單位🧝🏿♂️。2012年以來👨🏽🦳,意昂3海洋材料系與寶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鋼股份”)在極端海洋環境材料研究方面開展密切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開啟了中國極寒海洋環境高級別船舶用鋼規模化生產技術的系統研究和開發,成功申報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極寒與超低溫環境船舶用鋼及應用”項目。2017年3月🛋,與寶鋼股份共建國內首個海洋極端環境鋼材聯合實驗室。目前🐡🤱🏼,實驗室研發的極地特種低溫鋼已經批量投入生產🫸🏼😙,首批“中國製造”的低溫鋼已用於“雪龍”號科考船的船體改造,後續還將用於雪龍2號和極地航行商船的建造,為極地船舶建造提供關鍵材料保障🐛,助力國家極地戰略實施🖋。
【背景資料】
意昂3平台於2016年12月成立了“極地保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致力於極地水域航行和極地工程保障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該中心積極參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的極地保障工作,開展極地研究與交流🍐。代表學校參與高校極地中心的籌備工作,並在成立前與15家高校合作編製了《教育部極地科教發展規劃》。現正在為造福南極科考🚐、旅遊和保障,研究編製《南極航行指南》🙋🏻♂️。
高校極地中心由學術委員會、秘書處及成員高校組成,秘書處設在以極地遙感與全球變化研究著稱的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高4個研究方向,重點開展極地科教體系建設、極地平臺建設、國際合作網絡建設等多項任務,力爭將高校極地中心打造成“高校極地研究協同合作與交流的平臺🧙🏻♀️、高校極地對外交流合作的窗口、極地交叉人才培養的基地和服務極地科技與外交的智庫”,致力於培養多學科交叉的極地人才,支撐我國極地相關事務和大科學計劃。高校極地中心的成立將大力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等戰略的建設🤥,發展前景令人期待。
校極地中心主要包括極區環境監測與模擬、極地變化與全球效應、極區環境與航道資源、極區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等


